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于2024年正式实施的背景下,为深入探讨行政复议制度的理论前沿与实践路径,2025年10月30日下午,北京大学法学院与金诚同达联合主办的“行政复议的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举行。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彭錞
会议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彭錞教授主持,出席会议的嘉宾包括:北京大学法学院沈岿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戚建刚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毕洪海副教授,金诚同达高级合伙人陈标冲、卢江霞、关军、吴涵、刘小庆、郑寰、白静江、姜楠,合伙人米新磊、张艳利等律师。多位来自政府机关、学术机构及法律实务界的代表参与了此次研讨。
会议伊始,陈标冲律师代表金诚同达致辞,介绍了政府法律事务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与北大法学院的合作进展。他指出,随着《行政复议法》的正式修订和《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的发布,行政复议作为行政争议解决的“主渠道”地位愈发凸显。律师群体应积极参与到行政复议的制度完善与案件办理中,在学术理论与实务操作之间形成正向循环。
卢江霞律师在发言中表示,行政复议体现了法治政府的温度与弹性,是行政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她强调,金诚同达将继续深化与北大法学院的合作,通过学术研究、案例研讨和制度创新,为政府法律服务注入更多人文与实践智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戚建刚教授结合具体个案,深入阐释了行政复议中法律适用的界限与方法,还分享了在行政执法实践中的经验:行政机关应充分认识法律条文在不同情形下的适用差异,避免机械套用法规而导致行政裁决偏差。戚教授的实务研究引发与会学者及实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与热烈讨论,为新修订《行政复议法》的实践落实提供了鲜活样本与有益启示。
北京大学沈岿教授则从宏观制度层面出发,对行政复议的功能定位与律师业务拓展提出思考。他指出,当前行政复议案件数量显著增长,成为化解行政争议的重要渠道。律师应把握政策机遇,在政府法律顾问、复议代理及法律论证等领域拓宽参与空间。他强调,行政复议的三大功能——维护公民权益、监督行政、化解纠纷——在现实运作中需实现动态平衡,既服务于法治政府建设,也回应社会稳定与公共利益的双重需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洪海副教授从制度理论角度出发,深入分析行政复议的“准司法化”特征与未来演进趋势。他认为,行政复议在程序设计上应体现纠纷解决机制的简明与高效,其组织形态应当匹配其准司法性质,以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兼顾。他提出,未来行政复议委员会可从咨询性机构逐步过渡为具有独立决定权的实体机构,以增强行政复议的权威性与专业化程度。
会议最后,沈岿教授代表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中心对金诚同达长期以来在政府法律服务领域的探索与贡献表示肯定。他指出,本次研讨会实现了理论研究与实务经验的高效融合,为新修订《行政复议法》实施后的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宝贵思路。未来双方将继续通过“博雅·金诚同达公法论坛”、学术出版、案例研究等形式深化合作,共同为行政法治的发展贡献学术智慧与实践力量。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北京大学法学院与金诚同达在行政法领域的战略合作迈入新阶段,也为行政复议制度的实务探索与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与机遇。